地區:
年份:
2022
-
04
-
13
瀏覽次數
418
DNA測序的那些事兒基因測序是一個新興行業,處于快速發展階段。全球基因測序行業的市場規模巨大。從199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(HGP)正式啟動以來,基因測序應用的壯闊前景開始展現在人類面前。2006 年第二代測序儀誕生,成本下降百倍,形成“超摩爾定律”之勢。隨著測序成本的顯著降低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的顯著上升,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已在這一領域做出前瞻式布局:鼓勵高端測序儀的研發和商業化、建立配套的生物信息計算平臺、推進基因組領域的科學研發和臨床轉化。一、 測序技術的發展歷程第一代測序技術,即Sanger測序技術:1977年,被后人譽為“基因組學之父”的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里克-桑格發明了酶測序法(桑格測序法),正式奠定了測序技術的理論基礎,在此9年后,ABI公司基于桑格測序法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商用測序儀,自此測序技術進入飛速發展的時代;第二代測序技術是當今主流技術,主要有Illumina公司的Solexa和HiSeq技術,Life Technologies的Solid技術和羅氏的454 技術;第三代測序技術是近幾年研發出的單分子測序技術,主要包括Helicos公司的真正單分子測序技術(truesingle-moleculesequencing,tSMSTM)、牛津納米孔技術公司(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,以下稱牛津納米孔公司)的單分子納米孔測序技術(single-molecule nanopore DNA sequencing)、太平洋生物科學公司(Pacific Biosciences)的單分子實時測序技術(single molecule real-time sequencing,SMRT)等。 圖1.基因測序發展歷史這三代測序技術各有優缺點(見表1),應用的領域也不盡相同,因此...